來源:中國網
提一個問題:說出一種你最害怕的疾病。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——癌癥。幾乎所有人都有過“認識的人因癌癥去世”的經歷。在癌癥面前,人是如此地渺小、被動!
《2018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》報告顯示,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癥新發病例,960萬癌癥死亡病例。
數據顯示:全球每新增的100個癌癥患者中,就有21個中國人。也就是說,我國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確診癌癥,每分鐘就有將近5人死于癌癥。
6大癌癥早篩方法,提早預防
讓很多人費解的是:年年體檢,為啥一查出癌就是晚期?
事實上,“抽個血”、“拍個胸片”這樣的常規體檢,關注的多為基礎病、慢性病,和癌癥篩查有著很大區別。
目前,對國人威脅最大的癌癥分別是:肺癌、胃癌、直腸癌、乳腺癌、食管癌、肝癌等。

1. 肺 癌
最常見的癌
《2018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》顯示,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。預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煙、避免暴露在污染環境,其次是早期篩查。
預警信號:痰中帶血
南昌大學二附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魏益平提醒,肺癌早期最常見的癥狀就是:無其他不適的咳血絲痰。如果說長時間地咳嗽,且沒有感冒、發燒等常見呼吸道感染癥狀,并間斷有咳血絲痰,這個時候你要高度警惕,必須到醫院去檢查了。
早期篩查方法:CT檢查
推薦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。有人疑惑,體檢中拍了X光片,應該可以篩查出肺癌。其實,當X光片都能診斷出是肺癌時,很多已經是中晚期了。

2. 肝 癌
最隱匿的癌
我國是“肝癌大國”,乙肝、丙肝病毒長期攜帶者,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,長期酗酒抽煙者,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。
預警信號:乏力腹脹、膚色發黃
乏力腹脹、膚色發黃、出現蜘蛛痣、肝掌,應盡快去醫院。
● 蜘蛛痣,是皮膚上的小動脈及其周圍分支,呈輻射狀擴張、充血的一種表現,多出現在人的面部、頸部、胸部和后背。
● 肝掌,即小、大魚際的皮膚發紅,按壓后變成蒼白色。
早期篩查方法:B超+抽血
只做B超容易漏診,B超結合甲胎蛋白檢測才能有效篩查癌癥。
高危人群,年齡40歲以上者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。如果發現異常,可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。
3. 乳腺癌
最傷女性的癌
乳腺癌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惡性腫瘤,未婚或高齡(35歲及以上)初產、有乳腺癌家族史、月經初潮小于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,為高危人群。
預警信號:乳2房、乳腺有腫塊
乳2房左右不對稱、乳2房腫塊、乳頭有分泌物、皮膚像橘子皮。若有以上表現,且年齡為40歲以上的女性,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。
早期篩查方法:乳腺B超
初步篩查發現問題建議再做鉬靶,更加精準判斷乳腺是否健康。
4. 結直腸癌
“惡性程度”較高的癌
結直腸癌已在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第三位,死亡率排第四位。肥胖、糖尿病、習慣性便血、有癌癥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,容易被結直腸癌盯上。
預警信號:長期便秘、腹瀉,便血
南昌大學二附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楊剛提醒,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以下4個情況,請及時就醫:
● 稀便、黏液便、膿血便,或便中帶血(呈鮮紅色或果醬色)。
● 長期下腹部不適:如腹脹、腹痛。
● 排便次數改變:從一天一次到一天三四次。
● 排便性狀改變:出現血便,排便疼痛。
早期篩查方法:腸鏡
高危人群建議每2~3年做一次腸鏡檢測。
